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華農大經管學院院長萬俊毅:農牧企業面臨三大挑戰

  • 來源:廣東飼料
  • 日期:2015-07-27
  • 編輯:admin
  • 評論:0
  原載《廣東飼料》2014年第12期
  口述:萬俊毅
  策劃/整理:莊捷生
 
  30年多來,中國農牧業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長,就像一匹飛馳的駿馬。中國經濟迅速崛起、肉類消費強勁增長、勞動力相對過剩、糧食自給率高、環保成本低是中國農牧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然而,如果沒有一個新的、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中國農牧業終有一天會面臨增長的衰竭,甚至更糟糕。這一結果對中國肉類供給穩定及中國農牧企業的生存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日前,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萬俊毅教授接受《廣東飼料》專訪,分享了自己對于農牧企業發展困境、產業化經營與核心競爭力構建的一些思考,分享了他對溫氏模式的看法。萬俊毅認為,農牧行業的競爭日趨加劇,帶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這是一段既辛苦又充滿挑戰的過程,農牧企業要善于捕捉低估值資源,善于整合產業鏈資源,善于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去主動贏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農牧企業面臨三大挑戰
 
  《廣東飼料》:近年來,中國農牧企業獲取各類生產要素的成本不斷上升,突出地表現為融資難、拿地難和用工難。您覺得在經過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之后,這些暴露出來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萬俊毅:這些“難”其實是宏觀經濟環境趨緊、行業競爭加劇和要素相對價格偏低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些因素在內的諸多力量作用下,中國農牧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多元、更復雜。
  首先,宏觀經濟環境趨緊。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進程艱難緩慢,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紛紛下滑,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在此情形下,各種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難免抬頭,農牧企業進入國際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成本上升。中國經濟雖然有一枝獨秀的美譽,但難以持續獨善其身,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的中高速增長目標,必然內生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創新發展的要求,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有增無減,居民收入增加,消費需求升級,農牧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往后,善變者則道路通暢:固守過去成功經驗的農牧企業將越發感到獲取生產要素難,經營模式甚至生存之路難以為繼;不斷變革、持續創新的農牧企業,才能俘獲優質生產要素,提高要素產出效率,保持競爭優勢,適應新常態,獲得新發展。
  其次,農牧行業競爭加劇。長期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準入門檻較低的農牧企業數量眾多,且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一旦行業的市場容量不再擴大,粗放經營的農牧企業的“好日子”也將結束,競爭策略從拼速度、拼規模、拼成本轉向拼質量、拼服務、拼利潤,以往被快速成長掩蓋的經營“短板”問題暴露無遺。加之病蟲害、動物疫情的大面積爆發,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因此帶來的市場行情低迷,這些都有可能給行業帶來重新“洗牌”的機會,使得農牧行業的競爭日趨加劇。另外,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最終產品利潤下降,食品安全高壓態勢,行業電商愈演愈烈等因素,給農牧行業的競爭增添了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動力。
  再次,要素相對價格偏低。中國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內偏好優先發展工業和城市,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制度安排,盡管在新時期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是城鄉一體的要素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尚未完善,農村部分要素的市場交易價格被人為壓低。以2011年的征地補償為例,有調查數據顯示,被征地農民得到的畝均補償款僅為1.7萬元,而地方政府出讓被征土地的畝均收益卻高達77.8萬元。要素價格偏低,要素擁有者“惜售”現象在所難免,各地可見的耕地撂荒現象就是其中一例。作為農村地區生產要素主要擁有者的農民,由于財富積累不多,加上社會保障水平有限,即使生產要素價格有所提高,面對要素交易后的不確定性,受過日子的思維慣性影響,也不愿意輕易向市場多提供要素,除非要素價格大漲。顯然,企業難以消化高價要素局面,供需矛盾不易化解。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崛起
 
  《廣東飼料》:目前種植業也好,養殖業也好,都還沒有完全擺脫小農經濟形式,成本很高,收益很低。所以國家也在大力推動規?;?、標準化和產業化,而不是現在的形式,這是共識??墒?,對農民來說應該怎么擁抱市場?
  萬俊毅: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的農牧企業便與農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合作。自那時開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被社會各界寄予改變中國農業弱質性、農民弱權性和農村弱位性的希望。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日益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極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市場主體,極大地推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增富進程。目前,全國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33萬個,帶動1.2億戶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與其他產業化龍頭組織比較,農牧企業在要素整合、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品牌塑造、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帶動農戶的數量更多,與其合作的農戶戶均增收水平更高,12萬多家農業企業已經成為整合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伴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特別是在農牧企業的引領下,農民的市場意識、經營理念和專業技能日益增強,農民參與農業改革的意愿和能力與日俱增。一方面,農民主動參與農業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改革?,F在已經不再是“養豬為過年,養雞為吃鹽,養牛為犁田,種糧為吃飯”的半自給時代,也不再是政府訂單支撐的“愛心農產品”時代,農民生產的產品和擁有的要素都要走向市場。這就要求農民必須摒棄固守資源的傳統觀念,特別是涉及到農地、勞動力和資金等要素的流動時,需要尋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農民實現從松散參與轉變為緊密嵌入農業產業鏈經營。面對全球市場競爭、質量安全壓力和農戶利益保障訴求,基于主體異質性和資源稟賦差異,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尤其是農民必須參與產業鏈縱向分工和進行有效率交易,謀求合作剩余最大化,才能提升產業鏈的運營質量,提高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在合作過程中,可能產生許多主體融合在一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許融合性主體更契合這里的“新型”之義。
 
  《廣東飼料》:這跟國家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要求是不謀而合的。
  萬俊毅:從一定的角度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就是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基于要素稟賦優勢在產業鏈上不斷分工演進并在變化情境中尋求有效交易方式的農業經營狀況。農業改革關系現代農業發展,也關系農民切身利益。只有給農民賦權強能,讓農民參與到農業改革的實踐中,農民才能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受益者,中國的農業改革才能有更快的進展。
 
  農牧企業與農戶可實現要素互補
  《廣東飼料》:溫氏的“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已經相當成熟,也非常成功。不過我們也了解到,農戶還是有一些顧慮,主要就是自己的利益怎么得到保障。您對農牧企業與農民的合作,有怎樣的認識?
  萬俊毅:農牧企業與農民是中國農業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中兩類極為重要的主體,應該而且能夠開展深度的合作。
首先,農牧企業與農民擁有的要素互補,兩者合作基礎堅實。農牧企業既有節省市場交易成本的組織內配置資源的權威機制,又有建立在科層組織分工優勢基礎上的管理、研發和營銷等專業團隊,化解疫病疫情、規避自然災害和駕馭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但是,受農地制度、生產分散和投入要素間歇性需求的約束,農牧企業既難把農民承包的土地有效集中起來進行持續的規?;洜I,又對伴隨動植物生長的具有間歇性特征的農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處于弱勢,因為企業雇傭的勞動要素很難在不閑置的前提下完全與之匹配。農牧企業相對劣勢的要素恰恰在農戶那里具有比較優勢,例如土地要素,現行法律賦予農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只要農戶愿意,農地是可以被集中使用的;又如間歇性勞動投入,農業人口的老齡化、女性化、兼業化能與之較好匹配。一旦農牧企業與農戶實現有效聯結,不但兩類主體擁有的要素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憑借關系治理機制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農牧企業要為農民提供生產性服務,農民要給企業穩定的合作預期。農牧企業憑借自身的比較優勢,為農戶提供生產所需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在產前,企業為農戶提供種苗、前期經營準備的咨詢,甚至墊付部分資金;在產中,企業為農戶提供防治的疫苗或藥物、飼料或肥料、生產流程合理化和產品標準化的技術指導;在產后,企業收購農戶產品和提供下一期生產指導等。為此,企業必須在產業鏈上的幼苗生產、藥物與飼料研發、生產流程設計、市場開拓、品牌塑造、戰略管理等環節進行專用性投資,而其前提應是農戶能夠給予企業穩定的合作預期。目前,由于合約不完全、信息不對稱、投資形成的資產具有專用性以及風險分擔機制缺乏,加上土地流轉價格上升、土地租約期限變更和農民家庭經濟狀況變化等原因,導致農牧企業與一些農戶的合作關系難以持續穩定,這制約了企業的戰略決策和長遠發展。
  第三,充分運用信任、互惠、溝通等關系治理手段,雙方合理分配合作剩余。農牧企業與農戶合作,能夠產生僅憑任何一方都不能夠獲得的合作剩余,這是雙方進行持續合作的根本所在。產生合作剩余已屬不易,合作剩余在雙方之間的合理分配則更難。其原因有三:一是雙方為合作生產進行的投入不對等,對半分享合作剩余實屬烏托邦式的口號;二是假使投入對等并且績效衡量難題得到解決,雙方投入單位要素的機會成本不等,兩者化解風險的能力懸殊,合作剩余中的“風險溢價”收益應能有所體現,但具體體現多少,難以界定;三是社會厭惡各種租金導致的財富不均心理延伸到企業與農戶的合作剩余分配領域,以及農戶心理賬戶等作用,讓各界總感到企業侵占了合作農戶的利益,農戶總感到還可以多分享一些剩余。雙方簽訂的合同不能很好解決剩余分配難題,這已經被大量事實證明。這即是說,單純通過合同機制的利益聯結關系很難穩定,農牧企業與農戶必須加強信任關系與建立聲譽機制,還要運用其他包括互惠、靈活性、有效溝通等關系治理手段,來規范雙邊性交易,提高合作剩余分配的滿意度。為此,農牧企業需要著力提高企業經營能力,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有利于合作的企業文化,善待合作農戶和多向農戶讓利。
 
  《廣東飼料》:這里邊的雙方合作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那就是土地?!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這個對于農牧企業來說,應該怎么解讀,有什么意義?
  萬俊毅:土地在農民那里不僅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是具有生活和養老保障功能的“命根子”。根據我們國家的規定,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從所有權角度看農村土地的歸屬,已經界定得相當清晰,不存在爭議的空間。但是,從產權的角度看,土地的各種權利并未得到清楚的界定,這源于產權是一組權利,是有多方面權能的權利束,可以分解。目前,相對于農民承包的土地而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產權細分、權能界定和權益保護還存在更多的大量工作要做。中央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的權利,意在糾正農村建設用地長期被低價使用的現象,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這對于農牧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政策,只要在規劃和用途管制范圍內,企業按照市場法則獲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了依據,拓展了企業緩解“用地難”的空間。
 
  產業鏈競爭將成主流
  《廣東飼料》: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民營企業要轉型,要適應形勢的變化,必須認識到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在資源配置效率面前,農牧企業要重點采取哪些措施,建立競爭優勢?
  萬俊毅:首先,農牧企業要善于捕捉低估值資源。不易被他人注意的低估值資源或者還沒有被人發現價值的資源,一旦被“慧眼識珠”,往往成為企業發展的優勢資源。例如,宜賓全福飼料有限公司采用混合發酵處理當地廢棄的酒糟,并分離出生物發酵蛋白粉作為飼料生產原料之一,生產出來的生物蛋白飼料沒有添加抗生素,且與全糧飼料相比,每噸可降低成本200元-300元。
  其次,農牧企業要善于整合產業鏈資源。無論是出于風險控制,還是彌補市場空檔期,也無論是利用他人的互補性優勢資源,還是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先的農牧企業多采用全產業鏈布局戰略,整合產業鏈上其他組織的資源,進行產業鏈經營。農牧企業需要樹立產業鏈經營理念,其地位可以主導,也可以從屬,因為產業鏈競爭將成為農業競爭的主導方式。
  最后,農牧企業要善于提高資源轉化效率。企業是把各種投入要素轉化為贏得消費者貨幣選票產品的組織機器,當各種投入要素既定時,轉化效率就成為關鍵。企業必須優化業務流程,獲取領先技術,發現新的市場,完善激勵機制,實現提高資源轉化效率的目標。
 
  《廣東飼料》:認識到這些之后,農牧企業當下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萬俊毅: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從過去粗放利用資源、依靠戰術營銷的發展,盡快轉變到集約使用資源、發現替代資源、實施品牌戰略的發展。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每個企業受到的約束條件和遭遇的阻力不一樣,但只要全行業開始行動,大家齊心協力,營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行業規則,農牧企業才有可能走上轉型發展之路。
 
  《廣東飼料》:現在農牧企業的日子還沒有到很難的地步,因為市場還給機會。其實更為艱巨的挑戰還在后面。
  萬俊毅:對。在農牧業高速發展的情形下,即使是高投入、低利潤的傳統發展模式,企業也還有市場生存空間。然而,農牧企業必須看到正在發生的行業生態環境的變化,一是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二是生產成本且行且漲,三是質量安全要求更高,四是生態友好成為行規,五是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六是產業鏈經營已成常態。這里列舉的僅僅是變化的主要方面,當然還有疫病疫情等其他變化。在不久的未來,農牧企業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即使是當下,行業領先的農牧企業莫不是在整合資源上“長袖善舞”,在提高顧客的讓渡價值上“八仙過海”。顯然,未來農牧企業的優勝劣汰更為明顯,轉型得好且轉型得快的企業不僅能夠很好生存,而且可以借助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發展壯大;抱著過去經驗不放的企業的壽命越來越短。
 
  中國缺熟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人才
  《廣東飼料》:中國農牧業處于轉型期,需要很多專業人才。但現在一個是綜合型人才欠缺,一個是培養周期很長,您作為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的院長,對于農業管理人才相對短缺的現象怎么看?
  萬俊毅:廣義地看待管理,當前比較欠缺的農業管理人才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熟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農業部門管理人才。中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大,農民數量多,“三農”問題突出。例如,從農戶數量看,中國約有2.2億戶農戶,如何讓廣大農民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員,如何讓農民嵌入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如何讓農民參與農村改革和發展現代農業,迄今仍有很多問題未能很好破題。又如,政府出臺一些平抑市場劇烈波動的農業政策,原是好事,但是有的未能充分考慮政策時滯,結果事與愿違,反而對市場波動推波助瀾。因此,中國亟需一大批熟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農業部門管理人才。
  二是熟諳農業行業發展趨勢的行業協會管理人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總有一些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這需要各類農業行業協會在政府和市場“雙重失靈”領域發揮作用。農業行業協會能夠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咨詢、溝通、交流、監督、自律、協調、公正評判等服務。行業協會能否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取決于協會提供的服務質量,而這又取決于管理者是否熟悉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和具備先進管理理念、渠道暢通技術、關系網絡通道、國際交流經驗等。
  三是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Joseph Schumpeter認為,經濟發展是一個企業家精神發揮“創造性破壞”作用的動態過程。中國特色制度和廣東文化孕育著具有嶺南特色的企業家精神,涌現而出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經營主體是南粵經濟的中流砥柱。然而,廣東第一產業產值的年均增速在2001-2010年這10年間只有3.9%,比同期該行業的全國平均值4.2%低0.3個百分點,比湖北、山東和遼寧等地區的低0.7-2.5個百分點。這說明,農業行業的粵商企業家精神發揮作用有限。當前,急需一大批秉持變革理念、掌握先進技術、善于戰略轉型、勇于承擔風險的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當然,這里討論的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具有長期合作理念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廣大農民。
 
  《廣東飼料》:應該怎么去培養?
  萬俊毅:可以考慮在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抓緊培訓各類農業管理人才。重點對農業產業組織的負責人開展市場營銷與管理、信息技術、政策法規、合作知識及有關制度的培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開拓能力;重點對各級農業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相關管理人員培訓,提高正確指導實踐的工作能力;重點對農業發展較快的鎮村干部、農村能人、農民經紀人進行培訓,增強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本領;進一步整合城鄉農民教育資源,制定、實施統一的培訓計劃,提高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實效,培養有合作理念、懂經營技術、能夠接收市場競爭法則的農戶群。二是積極培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進取精神。加大對農業經營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網絡等各種載體,加強輿論引導,展示工作亮點,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思想保證;重視各級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與市場競爭機制相適應的進取精神,在注重培訓農村經紀人、家庭農場主和專業大戶的同時,尤其需要著重培養農業企業家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精英的企業家精神,發揮他們在農業創新經營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發表評論
評價:
24小時排行
聯系我們
  • 電話:020-37288723
  • 傳真:020-37287849
  • 地址:廣州先烈東路135號4號樓609
  • 郵編:510500
  • 郵箱:gdfeed@vip.163.com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好爽~好大~不要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