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快檢平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主編精選 >

我省豬料企業生存現狀調查(上半部分)

  • 來源:
  • 日期:2011-04-10
  • 編輯:
  • 評論:0
我省豬料企業生存現狀調查(上半部分)

 

豬料市場 誰主沉浮
——我省豬料企業生存現狀調查
 
2010年以來,全省各地的豬肉價格持續下行,發生疫病后又導致出欄恐慌,市場明顯地供大于求,肉豬價格走勢并不樂觀。與此同時,玉米、魚粉等原料價格節節攀升,飼料價格也被迫上漲,養殖成本進一步加劇。生豬價格、飼料價格一跌一漲,生豬養殖虧損情況較為突出。豬料企業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銷售陷入困境,利潤下滑,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面對如此現狀,整個行業更需要在理性對待問題的基礎上,抽絲剝繭、深度辨析豬料企業的發展方向。為什么生豬市場如此地萎靡不振?為什么原料價格一漲再漲?豬料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整個行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產業鏈延伸是不是解決問題的希望所在?為此,本刊記者展開了初步調研,以期為行業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觀點與經驗,也希望借此拋磚引玉,引發行業共同思考……
 
一 豬市低迷 困難加大
 
日前,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對惠州、肇慶、河源、揭陽、汕頭、云浮、連州、南雄等10多個市縣的生豬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隨著今年以來“豬價、飼料”一跌一漲,豬糧比價跌入黃色警戒區間,生豬養殖虧損情況較為突出,部分養殖戶銷售母豬、減少生豬存欄量的趨勢已見端倪。業內分析認為,豬市萎靡不振,將迫使不少散戶和中小養殖戶退出養殖業,有助提高生豬養殖的規?;潭?。未來飼料廠的客戶群和營銷策略也將因此發生新的變化。
 
1.1 豬市行情令人憂
 
2010年悄然來臨之際,豬價就跟“下跌”兩個字扯上了關系。廣東省畜牧獸醫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底至2010年1月中下旬,全省生豬價格穩定,出場價在6.0-6.5元/斤之間徘徊,30斤豬苗價格在400元/只左右,規模養殖場(戶)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但此后豬市行情急轉直下,2月初各地生豬出場價均少于6.0元/斤,春節假期前后跌至5.5元/斤,3月初最低谷時跌至5元/斤左右,粵西地區更是低至4.8元/斤,30斤豬苗價格跌至360元/頭……
短短三個月豬價的跌幅之大,實屬少見,新一輪“豬賤傷農”的危機已經到來。一般情況下,豬價達到6元/斤,養殖戶才有可能實現盈虧平衡,自繁自養的豬場可以略有收益。如今生豬出場價格仍在5元/斤左右徘徊,那些試圖通過養豬致富的養殖戶,不得不面臨“賣也虧,養也虧”的兩難境地——目前自繁自養育肥的一頭大約虧損80-100元,外購仔豬育肥的一頭大約虧損150元;如果不賣,多養一天也要多一份飼料投入,也多一些風險。
生豬市場為何出現如此局面?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為何難以提振?業內人士認為,2007年下半年起,生豬價格一路攀升,養豬形勢一片大好。大量農戶、企業涌入生豬領域,把資金投向養豬業,導致養殖規模過分擴張,埋下了市場供求失衡的種子。目前我省母豬存欄比例超過15%,正常水平應該是9%,這個數據也很好地印證了這個觀點。這些受刺激增加的產能在2009年年底開始釋放出來,反映到市場上便是供大于求。而且,大批保質期只有四個月的凍儲肉到期,國家不得不將11.5萬噸凍肉投放市場,再度加大了市場供應。
豬病在這輪豬價低迷的行情中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去年以來,一場由北向南蔓延的口蹄疫讓整個養豬業都陷入恐慌。為了避免因疫情來襲而遭受慘重損失,養殖戶迫不得已選擇提前出欄,甚至低價拋售生豬,很多豬場甚至把80公斤左右的中豬也提前賣掉了。旺大集團龔秀斌副總裁告訴記者:“現在養豬戶補欄積極性普遍不高,在養殖密度非常高的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四會,今年這時候只有60%的補欄率,往年最起碼都有80%的比例。”此外,由于病死豬肉的緣故,造成畜產品質量下降,消費者對于豬肉的需求也有所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經國務院批準,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今年先后三次公開競價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5月20日,希望能夠繼續穩定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保護生豬養殖戶利益。這對生豬市場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但相對龐大的生豬市場,收儲總量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更大的作用在于心理層面的影響。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收儲政策的發布對我省豬價的拉動效果并不明顯。
廣東省養豬協會吳秋豪會長分析,由于疾病造成的提前集中出欄已經結束,而被動壓欄也基本消化。綜合看來,豬價已經基本探底。下一步影響豬價的因素也就變為:由年初補欄造成的后期生豬出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增加對豬價的影響。根據養豬周期,這意味著8月份之前的商品豬供給都不會減少,8月份之后的生豬價格才可能因供給關系變化真正反彈。
 
1.2 豬料企業發展受阻
 
生豬價格低迷,豬病來勢洶洶,養殖戶大都處于一級防御狀態。據了解,相比往常,飼料廠業務員很難進入養殖場,銷售壓力非常大,要開拓新的客戶幾乎不可能,能把老客戶維護好就很不錯了。數據顯示,一季度我省豬料產量122萬噸,同比增長6.19%,環比下降了23.98%。
一大型飼料廠老總透露的一組數據,則讓記者感受到一些“寒意”。該公司第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6%,這個情況在省內還不算差。85%以上的中小企業都掉量了,有些甚至下降10%-15%。他說:“今年會是飼料行業比較困難的一年。”
“現在年銷量5-10萬噸的中小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都比較迷茫。與中小企業危在旦夕的生存狀態相比,大型企業反倒表現出乘勢擴張的態勢,銷量有不同程度地上漲。”中山泰山肖祖樂董事長說,今年豬料企業的發展普遍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而且困難才剛剛開始。其根源來自于整個行業仍只停留在飼料環節的競爭,背離了養戶真正的需求,企業戰略同質化、技術同質化、營銷同質化,結果是養殖戶不賺錢,飼料企業陷入困境。
困境之中也蘊藏著機遇。某集團老總認為,2009年的一個變化是高檔料比低檔料銷售量增加,養殖戶對于飼料產品由只關注價格向關注質量、品質轉變,這主要是伴隨規?;陌l展,養殖群體素質提高,開始追求高品質、高價值。這為中小飼料企業發展高檔專業化飼料提供了發展機會。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大多數飼料廠都宣稱一切為了把豬養好,但實際上營銷工作遠遠比技術工作做得好。一大型養殖企業負責人說:“來推銷產品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但沒幾個能夠真正兌現諾言。飼料廠應該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保證飼料的質量上面:重營銷,輕研發,現在很多飼料廠都本末倒置了。
實現企業的最大利益,首先必須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在幫助用戶獲得利益的過程中,企業才會得到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飼料行業近10多年的快速發展,飼料配方與加工技術已不再算什么大秘密。對于養殖戶而言,品牌已不是選擇飼料的唯一依據,他們更看重實際使用效果:誰能幫助他們養殖成功,就使用誰的飼料。
 
二、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在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的同時,原料市場也很不平靜。如惠州市的玉米價格目前上升到每噸2250元,比春節前上升6.1%;汕頭的豆粕、麩皮價格分別達到每噸3100元、每噸1800元;黃埔港普通級魚粉參考報價在13500元/噸,較去年同期翻了將近一番。高位運行的原料價格不僅加重了養殖成本,也極大地壓縮了飼料企業的利潤空間。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原料漲價是一個大趨勢,我省飼料企業原材料基地建設越發顯得迫切了。
 
2.1 原料價格一漲再漲
 
相比銷量的下滑而言,高位運行的原料價格同樣讓飼料企業疲于應付。
2010年第一季度,我省玉米價格先跌后漲,1月份為1930元/噸,2月份為1900元/噸,3月份上漲至2000元/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6.58%。進口魚粉價格持續上漲,從去年1月份的6450元/噸,持續上漲至今年1月份13000元/噸,3月份15000元/噸,漲幅高達132.56%。截止5月21日,廣東港口優質玉米報價2050-2060元/噸,普通魚粉報價13300-13500元/噸,超級蒸汽魚粉報價14000元/噸,價格都相當昂貴。
高企的原材料給飼料企業帶來沉重的壓力:一是加大了飼料企業的采購難度;二是進一步吞噬了原本微薄的利潤,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及經營風險;三是有可能改變養殖戶的用料選擇。一些飼料企業的經營陷入“兩難”境地——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不賣則等同于丟失辛苦打拼下來的市場。
“飼料原料供應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比較高,導致價格波動頻繁,且波動幅度過大。這一問題正制約我省飼料企業的發展。”一中型飼料廠老總無奈地表示:“現在我們買原料,必須真金白銀,一分錢都不給欠,有時候甚至還得求人家。但我們面對的是千家萬戶的養殖戶,如果也全部做現金交易,談何容易?”
肖祖樂對此也有同感,上游一定要你付現金,下游的養殖效益又不好,我們就夾在中間,腹背受敵。如果簡單地采取提價的方式,將成本壓力全部轉嫁到下游,養殖戶肯定受不了;不提價,飼料企業也必然虧損。到最后,飼料企業提價的幅度普遍不敢太大,只能轉嫁部分到養殖業,部分由飼料企業內部消化。比如說教槽料等高檔料的成本每噸上漲超過500元/噸。但鑒于市場恐慌以及客戶資源的維護,最終每噸大概只漲了300元/噸。
 
2.2存在壟斷行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數企業老總都認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內原材料的價格將向國際市場看齊。“漲”是一個大趨勢。
肖祖樂說:“以玉米為例,這幾年大致是一個梯級一個梯級地往上漲。前些年每噸玉米價格是1300-1400元,前年是1700-1800元,去年是1900-2000?,F在有評論說6、7月份玉米價格會下降,但我認為除非國家加大進口,不然的話,肯定還要漲。今年預計每噸會在2100-2200元之間。”
“以后原料的大起大落會是一種常態。”華南農業大學馮定遠教授認為,原料漲價并不可怕,如果是依據市場規律所產生的起伏,一些飼料企業完全有能力提前做出預判,并采取有效措施?,F在最怕的是這種通過市場壟斷地位,人為操控的行為。“原料商把供需數據掌握得一清二楚,飼料產量大概是多少,需要多少玉米、魚粉、維生素等原料,他能控制多少,這些他都清楚。然后再進行炒作,造成市場供求緊張的假象,通過這種行為牟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說魚粉,去年8、9月份才7000元/噸,結果智利地震發生后,很快就飆到14300元/噸。這絕對偏離了市場規律,太不正常了。”粵海集團鄭石軒董事長說,“我們搜集了一些資料,今年魚粉價格這么高,用量已經有一個很大的下降幅度,國外魚粉生產的跌幅不算太大,頂多也就20%,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這么堅挺的價格?如果不是有人在炒作,這個情況很令人困惑。”
維生素市場也存在壟斷行為。某企業老總表示,維E進入門檻比較高,國內就那么幾家企業生產,現在每公斤賣150-160元,實際上成本只有50-60元,可以說是暴利;D3價格從去年7月突然發力,從40-70元/公斤左右一路漲價,到去年11月最高報價達到500元/公斤,現在報價270元/公斤,利潤也很可觀。正是由于市場存在壟斷行為,飼料生產形勢稍差一點,他們就減產,這個量比較好控制,價格很難降下來。更為惡劣的是,一些原料商在暴利的驅使下,隨意地撕壞合同,完全不講商業道德。
一個健康的原料市場,原料商與飼料廠應該是和諧共處的關系,雙方各取所需。而現如今,一些飼料原料價格的記錄輕易就被刷新,這既反襯出飼料企業的無奈,也表明了政府監管的迫切性。
 
2.3 有何應對之策
 
面對詭譎多變的原料市場,飼料企業難道只能坐以待斃嗎?
“有些個人、單位,危害了整個飼料行業、養殖業的發展,我們應該要適當予以反擊。”針對一些原料商的不法行為,鄭石軒認為飼料企業應該加強內部協調。在飼料企業與原料商的博弈之中,單個飼料企業明顯處于弱勢。造成這種被動現狀的原因也包括飼料企業聯合的太少,競爭的多。如果內耗下去,大家都有可能吃不飽,實際上對誰都不好。
正大康地副總裁吳龍認為,現在飼料用鹽均來自鹽務局,是加碘的食用鹽。一般飼料廠家預混料中已經含碘元素,沒必要重復使用(加碘鹽)。使用食品用粗鹽可以降低成本,每噸飼料至少可以降低300元,多則500元。但這個仍需要政府加以引導。他補充說,目前原料市場機會很多,陷阱也不少,飼料企業需要加強原材料的市場研究,需要增加或者利用好各種能力,需要新的探索。
馮定遠則從技術的角度,做了進一步說明。他說:“難道沒有魚粉,大家就不生產水產飼料了嗎?難道沒有玉米、豆粕,大家就不生產豬飼料,就不養豬了嗎?——我們不應該只追求養殖動物最快的生長速度而不顧成本,在原料價格不斷攀高的時候,尋找替代品是飼料業的必然之路。比如說一個極端的例子,完全不加豆粕的配方,行不行?這就需要企業提前做好技術儲備,要根據過往的經驗,適當地總結,研發一些不同類別的配方?,F在來看,雜粕、含蛋白的下腳料等非常規原料,都可以替代豆粕,但要對氨基酸的用量進行調整,使氨基酸含量達到平衡,同時添加有針對性的酶,如植酸酶、蛋白酶等,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還可以使用特殊添加劑,提高飼料的商品價值和改善飼料的適口性,也可以用脫毒劑對有毒原料進行脫毒,解決有毒原料不能大量使用的問題……當然,完全達到經典配方的效果,目前仍不大容易做到。”
旺大龔秀斌執行總裁告訴記者,旺大已經在用低魚粉甚至無魚粉的配方,植酸酶的技術也用了好幾年,降低了不少成本。原料漲價,預混料價格卻比較難漲起來,只能通過內部挖潛來應對。他建議,原料市場變幻莫測,企業不能只局限于考慮原料的價格變化,而是要在精細化管理上有所突破。
 

發表評論
評價:
聯系我們
  • 電話:020-37288723
  • 傳真:020-37287849
  • 地址:廣州先烈東路135號4號樓609
  • 郵編:510500
  • 郵箱:gdfeed@vip.163.com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好爽~好大~不要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