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每日資訊 >

豬企探索多種養殖模式,謹慎觀望生豬期貨

  • 來源:新京報
  • 日期:2021-01-26
  • 編輯:admin
  • 評論:0

眼下,12家上市公司根據深交所相關指引披露生豬簡報,公布2020年累計生豬銷量及收入。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豬價在前三季度持續高位,各家豬企除在豬肉紅利期抓緊擴張外,也不忘通過升級舊模式、探索新模式等方法調整養殖方法。而對于2021年剛剛登場的生豬期貨,規模企業雖然已籌建期貨團隊,但對于何時入局仍持觀望態度。

 

多家豬企調整養殖模式

 

12家企業中,2020年生豬銷量前三名依次為牧原股份(1811.5萬頭)、正邦科技(955.97萬頭)、溫氏股份(954.55萬頭);生豬銷售收入前三名依次為牧原股份(550.65億元)、溫氏股份(398.3億元)、正邦科技(348.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養豬大王”溫氏股份生豬銷量、收入均在12家豬企中名列前三,但同比-48.45%銷量增速和0.72%的收入增速卻均位于倒數第二的位置。溫氏股份表示,公司年生豬銷量下滑是公司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對于養豬規模逐漸被同行超越,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不太關注‘養豬大王’這個稱呼,我們的重點是把企業做到更加穩健、長遠。”

 

2020年,溫氏股份對養豬事業部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其中,種豬事業部獨立經營,定位為商業育種公司,目標是在種豬行業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原養豬事業部則拆分成豬業一部和豬業二部。溫氏股份表示,上述拆分有利于業務的精細化管理和有效管控,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

 

同時,溫氏股份開展了養殖模式迭代升級,2020年確立新發展區域從“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轉型升級為“公司+養殖小區”的合作模式。溫氏股份表示,轉型原因在于政策對環保的要求提高、可以更好地把握農戶等養殖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此外,溫氏股份還在2020年開始探索樓房養豬與5G養豬模式。

 

事實上,探索多樣養殖方式的規模企業不止溫氏股份一家。2020年11月,新希望首個樓房養豬項目——廣安新好武勝縣龍女鎮聯合村項目竣工交付。同時,新希望已在山東、河北、浙江等地建設立體樓房養豬項目10余個,設計種豬規模8萬頭、育肥24萬頭,另有儲備項目在規劃中,部分項目在2020年底陸續竣工交付。

 

牧原股份也已在河南內鄉縣嘗試“樓房養豬”。2020年投資者活動中,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目前對樓房養豬態度比較謹慎,內鄉綜合體對土地、水、電、交通和物流要求高,需要時間磨合。綜合體不是公司擴張產能的主要途徑,短期內這種大型綜合體的出欄占比較少。技術難度主要來自樓房豬舍設計有較多突破,且運用了較多智能化技術。但牧原股份也指出,“樓房養豬模式下,每層豬舍都是獨立的空間,切斷了疾病傳播途徑,有助于凈化空氣、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保證豬群健康。”

 

目前,各家豬企的升級轉型仍在繼續。2020年12月,新希望在《關于打強豬產業發展指揮部中臺的公告》中表示,著眼新階段豬產業發展需要,決定在豬產業發展指揮部成立五大中臺——生產管理中臺、銷售管理中臺、研發中臺、運營管理中臺、發展建設中臺。另在研發中臺,以豬育種公司為載體,成立育種事業部。

 

2021年1月7日,正邦科技就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產能上“公司+農戶”和自繁自養比例將從2020年的6:4預計調整至2021年4:6左右,出欄節奏上,前期“公司+農戶”比例會高一些,后期隨著自營育肥場出欄量的增加,自繁自養出欄下半年相對會多一點。

 

籌建生豬期貨隊伍

 

在生產者完善養殖結構的同時,有望幫生產者實現套期保值功能的“生豬期貨”在2021年1月8日于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正式掛牌交易,這也是我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

 

上市首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將進一步填補我國畜牧期貨品種空白,與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可以服務的產業規模達數萬億元。隨著生豬期貨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步發揮,養殖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價格安排生產計劃,對沖現貨風險,進而推動生豬產業實現“穩價”、“保供”,壓減“豬周期”波幅。

 

實際上,在2020年4月,證監會批準生豬期貨在大商所上市交易后,牧原股份就曾發出一份期貨精英招聘信息,招聘崗位分為期現分析師(生豬、谷物、油脂油料)、交割經理、期貨交易崗等,而在2020年對投資者的回復中,牧原股份曾透露,“公司商品豬符合生豬期貨交割標準”,“公司已組建團隊籌備生豬期貨相關工作”。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也公開表示,生豬期貨專業人才進入生豬行業,能助力產業提早發現價格,引導生產,緩解企業豬周期陣痛,規避生產和經營風險,讓更多的養豬人受益。

 

新希望也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自2020年4月后已開始組建專家搭建生豬期貨研究體系,推舉優質豬場共建首批生豬期貨交割庫。2020年5月,新希望與大商所就生豬期貨合作規劃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由大商所相關人員到現場組織生豬期貨模擬交割,啟動新希望參與生豬期貨的前期演練與準備工作,開始專業培訓和學習。

 

資料顯示,目前生豬指定集團交割倉庫的企業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六和、正大投資、雙胞胎畜牧、中糧肉食、德康農牧、傲農生物,生豬指定非集團交割倉庫的企業包括武漢江夏金龍畜禽、汝南天康宏展農科、河南龍鳳山農牧。

 

對生豬期貨持謹慎入局態度

 

雖然此前多家豬企已積極籌備相關期貨隊伍,但面對剛剛亮相的“生豬期貨”,各家仍然保持著較為謹慎的入場態度。

 

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及時推出生豬期貨是非常好的,生產者可以通過期貨去判斷下個階段豬賣什么價格,“但作為生豬養殖企業是否一定要用期貨工具來去作為自己的風險規避,我們覺得還是要小心一點。”

 

各上市企業在互動平臺上對投資者的回應同樣印證了上述觀點。2021年1月16日,天邦股份回應投資者稱,正在密切關注生豬期貨相關事宜,“影響和參與度有待觀察。”1月17日,牧原股份回應稱,“暫未參與生豬期貨交易”。1月19日,新希望回應稱,公司高度關注生豬期貨相關政策,“不過目前還未參與實際的期貨交易,今后會在合適的時機入場”。1月21日,天康生物回應稱,生豬期貨上市后,天康生物已組建專業期貨團隊,圍繞生豬交割、倉單業務、期貨+保險、生豬基差銷售等創新業務模式,制定風險可控的套保操作方案,“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適度操作。”

 

與此同時,生豬期貨上市后的數據也是不斷飄綠。據大商所,生豬期貨合約掛盤基準價為LH2109合約30680元/噸、LH2111合約29680元/噸、LH2201合約28680元/噸。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上市首日,生豬主力合約LH2109跌12.61%。結合新京報記者計算,2021年1月8日至2021年1月25日,以收盤價計算,主力合約LH2109累計下跌18.74%,次主力合約LH2111和LH2201分別下跌21.63%、19.12%。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謝芝優和白雪妍認為,生豬期貨合約價格的下跌意味著市場對遠期豬價預期低于當前定價。根據周期運行規律、能繁母豬出欄節奏等考慮,預計2021年生豬價格前高后低,二季度豬價下行壓力開始加大。而2021年初豬價環比上行則有春節前需求拉動明顯、非洲豬瘟點狀發生影響部分供給、進口冷凍肉受疫情影響供需等多種因素疊加推動,預計春節后將延續大周期中的下行趨勢。

 

圍繞2021年豬價走勢,2021年1月19日,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也表示,12月以來豬肉價格季節性小幅上漲,主要是元旦春節消費拉動,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從目前供需情況看,前期壓欄肥豬因臨近春節加快出欄,南方制作臘肉香腸活動接近尾聲,“豬價已經出現下降的苗頭。”據農業農村部對樣本屠宰企業監測,2020年下半年生豬日均屠宰量持續增加,“可以說,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后期供需關系將越來越寬松。”農業農村部近期召集專家會商,預計2021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上年同期增長25%左右,后期豬肉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

 

發表評論
評價:
聯系我們
  • 電話:020-37288723
  • 傳真:020-37287849
  • 地址:廣州先烈東路135號4號樓609
  • 郵編:510500
  • 郵箱:gdfeed@vip.163.com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好爽~好大~不要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