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市場 > 原料 >

玉米價格下調上托豬糧比 遠超盈虧平衡線

  • 來源:第一財經
  • 日期:2015-10-09
  • 編輯:admin
  • 評論:0
  發改委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全國豬糧比價有所回落。9月30日,豬糧比價為7.82,比9月23日跌0.89%.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認為,現在的豬糧比保持在8左右,遠超6的盈虧平衡線,這說明前期推升CPI的唯一因素也消停了??赡軙抡{4季度CPI到2%以下。這為央行降息打開了空間。
 
  所謂豬糧比價,是指生豬出場價格與玉米批發價格的比值,是測算生豬養殖盈虧的平衡尺度。從整個行業來看,生豬價格在2015年3月份達到最低點之后,開始了一輪較快的上漲,帶動豬糧比價上升。
 
  今年8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2.0%.從環比看,8月份豬肉、鮮菜和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是CPI環比漲幅較高的主要原因。8月份豬肉價格連續第四個月恢復性上漲,環比漲幅為7.7%,影響CPI上漲0.25個百分點。
 
  中國CPI指數受國內食品價格影響較大,其中豬肉在CPI權重中占比最大,大概在10%左右。雖然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的比重逐漸降低,但是豬肉價格在CPI中的權重沒有發生變化。
 
  進入9月份,生豬價格開始下跌態勢。從中旬開始,生豬供應量開始不斷增加,屠宰企業壓價意向越來越明顯并且形成規模,生豬出欄價下跌加快。尤其是進入下旬,中秋之前的那段時間,由于屠宰企業壓價力度加大,養殖戶出現集中出欄和恐慌拋售的行為。
 
  “十一”假期結束,市場分析稱,節日期間終端需求不及預期,提振力度不大,豬價保持震蕩下跌的態勢。9月份開始供應量的明顯增加造成供需失衡,階段性供過于求的現象出現,豬價持續走低。這是對整體行情走勢過高的一個調整。
 
  玉米價格下跌
 
  玉米是畜牧養殖業的主要飼料來源之一,還是重要的工業產品原料,廣泛用于食品、醫藥等行業。今年5月份以來,國內市場價格一反常態,不僅沒有上漲,反而呈現出持續下跌的態勢。
 
  9月上旬,國內產區和銷區平均批發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下跌14.9%、11.8%.其中,華北黃淮產區價格同比下跌20.2%,為2011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區價格已跌至2000元/噸以下。
 
  價格的下跌存在現實基礎,既有過去歷史原因,即國內玉米庫存壓力巨大,也有經濟下滑所導致的消費需求持續低迷,還有近來的臨時收儲政策的調整,以及新玉米豐收在即市場面臨新一輪供給壓力等多重原因。
 
  在臨時收儲政策的推動下,玉米的比較效益明顯,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2012年,在中國糧食總產量實現9連增的時候,玉米產量首次超過稻谷,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據統計,2012~2014年,連續3年啟動的臨儲玉米收購,累計收購量超過1.8億噸,同期競價銷售成交量僅為3000多萬噸,國內玉米庫存不斷增加,供應壓力加大,階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進一步加劇,對玉米價格走勢形成了壓制。
 
  在需求端,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續疲弱,玉米工業消費增長乏力。飼料加工企業受原料成本高和養殖業低迷的雙重擠壓明顯,經營狀況不佳。生豬價格雖然明顯回升,但生豬產能仍明顯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尚需時日。據農業部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8月,全國生豬存欄同比減少10.4%;能繁母豬存欄減少14.2%.玉米消費持續低迷,使得國內玉米價格上升空間受到壓縮。
 
  由于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嚴重,今年以來,我國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此外,不論是飼料企業,還是玉米加工企業,都紛紛進口替代品以降低生產成本,這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還有就是,今年玉米面積穩中有增,氣候條件總體有利,預計今年玉米又將獲得豐收。新玉米大規模上市后,市場供應量將顯著增加,市場將面臨新一輪供給壓力,預計后期國內玉米價格還可能繼續承壓下行。
 
  將于今年11月1日啟動的2015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在下調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的同時,玉米臨儲收購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不再放寬生霉粒含量等相關質量標準。達不到質量要求規定的玉米,由地方政府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負責制組織收購。
 
  這在去年,國家有關部門通知中已經發出明確信號,“2015年將進一步擴大生霉粒超標等級差價或實行更嚴格的收購質量標準”。今年的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與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在嚴格執行質量標準方面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市場分析,2015年玉米臨時收儲價格的下調,收購質量標準將較往年嚴格,收儲量可能因此大幅減少。這導致加工企業收購心態謹慎,并紛紛下調收購價格,貿易商則加快出售手中存糧,導致市場價格整體下行。
 
  加入臨儲政策調整的玉米
 
  今年9月,雖然官方下發通知2015年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但是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卻進行了下調,確定為每斤1元(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相比2014年內蒙古、遼寧1.13元/斤的最高水平,下調了11.5%.這意味著執行已經8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已經開始進行調整。
 
  最低收購價政策始于2004年,從現在回看,這一年也正好是中國糧食總產量實現“十一連增”的起始之年。隨后糧食生產開始連年豐收,糧價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為避免重蹈“谷賤傷農”的老路,國家決定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預案。從2004年、2006年起,主產區稻谷、小麥分別開始實行最低收購價制度。2008年以來,玉米、大豆、油菜籽、食糖等也先后開始實行臨時收儲政策。2011年,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建立。只是,這兩種建立在當時國內農產品價格低于國際價格背景下的制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葉興慶稱,從理念到操作都具有較大局限性。
 
  然而,以最低保護價和臨時收儲為核心的價格支持政策實施多年,市場各方對這一政策的路徑依賴越來越嚴重。自從臨時收儲啟動以來,收儲價格呈現穩步向上的趨勢,以玉米為例,其收儲價格已經從2008年的1500元/噸上升到2014年的2200元/噸。但是如果繼續托市收購,玉米庫存會繼續居高不下,我國庫存玉米目前高達1億噸以上,而玉米的年總產量才2億噸。巨大的庫存量不僅帶來了庫容壓力,還使玉米的價值急劇縮水。
 
  不過,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調整。向前追溯從2014年政府決定在部分地區試點施行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開始,到今年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已經開始轉向。至今玉米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此前,農業部公布的一份名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80號建議答復摘要》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對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彈性大、產業鏈條長、國內外市場關聯程度高的品種,要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生產,調節供求,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這就意味著,除了已經試點的棉花、大豆外,玉米、油菜籽價格也將告別臨時收儲政策,走向價格交由市場來決定的格局。
 
  之所以選擇玉米,在于為保證糧食安全,國家保主糧的意志明顯。北京艾格農業分析師、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區分稻谷、小麥和玉米,是因為它們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前兩者是口糧,后者產業鏈長,除了食用外,還可以用于飼料、工業加工,“要保障口糧。”
發表評論
評價:
最新更新

關于開展2020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活動的通

關于開展2020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活動的通相關附件: 附件1 2020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先進集體(企業)申報表 附件2 2020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先進集體(地方協會等)申報表 附件3
24小時排行
聯系我們
  • 電話:020-37288723
  • 傳真:020-37287849
  • 地址:廣州先烈東路135號4號樓609
  • 郵編:510500
  • 郵箱:gdfeed@vip.163.com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好爽~好大~不要拔出来了